第(2/3)页 这一次的冲突,就是新建立的政府和反政府军的矛盾。 在三天前,fan政府武装营地刚刚经历了一次空袭,他们宣称将在一周内,将完全夺取政府军控制下的两个镇。 国际红十字会在两股武装力量之间开辟了缓冲地带,以安置因战争流离失所的难民,投送国际援助的物资。 宁馥下了飞机后住进酒店,接下来就在向导的安排下驱车前往缓冲地带。 各国在该地区的侨民都已经撤出了,现在还往这里扑的,都不是什么简单的人。向导是本地人,靠往缓冲地带送人赚了不少钱。他问宁馥是来干什么的。 “来采访。”宁馥坐在副驾驶,被晃荡得脑袋好几次磕在车窗框上。 司机一副不相信的样子,“不,这不可能!”他用口音奇怪蹩脚的英文说道:“他们都是两三个人一支队伍的。” “而且我没见过女的!”他斩钉截铁地补充道。 宁馥笑道:“现在你见到啦。” “我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。” 现在能往战乱地区塞记者是很难的,c地区的政府火烧屁股,全靠另一国暗地里的军事援助来撑腰,战地记者的名额几乎只给那一国家极其盟友国。 一个“在政治上不爱打桥牌”的国家,其最大媒体的记者,在这里并不会受到夹道欢迎,更不可能拿到更多的准入资格。 编辑、摄像、导播、直播,全都宁馥一人一肩挑了。 到了地方,宁馥动作利落地跳下车,长大胡子的向导从车窗中探出头来,“嘿,祝你好运!” 宁馥笑着朝他挥了挥手。 缓冲地带并没有给人的感官上带来多少“缓冲”。 绕过一排低矮的帐篷,一股经过太阳暴晒而发酵的恶臭扑面袭来,宁馥都忍不住将半蒙着脸的面巾往上拽了拽,遮住鼻子。 一个男人正倒卧在帐篷前篷布支出的阴影里,身上几乎没一处能看出原本的颜色——应该是重度烧伤。他裸露在外的皮肤正在渗出油性的脓,混在着血水。 三十多摄氏度的气温,让他的身上爬满苍蝇。 他的身旁就是放污水的铁桶。臭味从他身上和那只桶里一同飘散出来,让人难以分清哪个程度更严重一些。 最令人难过的是,他还活着。 勉强能看出个人形,他的胸膛还在轻微地起伏着。 一个妇女从帐篷中走出来,将污物倒进水桶里,对自己门口躺着一个浑身炭黑几乎烧熟的人没一点儿意外的样子。 反倒是对站在一旁的宁馥,她有些惊讶地看了两眼。 这个男人是在空袭导致的大火中烧伤的,她不认识。妇女对宁馥简单解释了一句。 可能是因为被暴晒加重了他的痛苦,他不得不用尽力气爬到阴凉处来。他已经吃不了东西、喝不下水了,很快就会死去。 妇女很好心,让他在自家门前歇息,熬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。多余的她也做不了,这片营地里虽然有些医疗物资,但是没有医生,谁也不会救这样严重的伤。 因为三天前的轰炸和反政府武装的威胁,现在这里所有的人道主义援助几乎都停滞了,红十字会的援助人员也不得不暂时撤出。 “他如果还能听见,听见自己快死了,应该会很高兴的。”妇女说,“你可以给他拍照。” 她盯着宁馥看,宁馥有些莫名其妙。 妇女瞪了宁馥一眼,“你不是记者么?” 宁馥一愣,她反应过来,从身上掏出几张当地的纸币递给那妇女。 那女人让开身体,示意她可以拍照。 宁馥却没动,她问:“他死以后,送去哪?” 大概是看在她出手大方的份上,对方解答了她多余的问题,“送去烧啦。” 原来有一个坑,死去的难民会被埋在那。但后来据说这样会传播疾病,还可能污染水源,直接下葬就不行了。像这样没有家人、没有伙伴,连本来面目几乎都认不出来的,就只能裹上布一把火烧了了事。 宁馥蹲下来,离那个全身烧伤的男人很近。 现在他还能提供一张照片的价值,当他停止呼吸的时候,等待他的就只有一把烈火。 那个男人已经没有清醒的意识了,他的眼睛轻微地眨动着,每一下都透露出痛苦。他的嘴唇皲裂已经被暗色的血痂完全覆盖。 宁馥没有给他拍照。 她从自己的背包里拿出瓶矿泉水,倒出一些在瓶盖里。 动手帮这个垂死的人润了润他的嘴巴。他已经喝不下水了,只有这点湿润或许能让他舒服一些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