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峰峦叠嶂,云海生波,确实是仙家气派。” “我们走的这条进山的路,以前是没有的。郭师弟带领息庵、降真宫和九真观的近万部曲,又有衡州萧刺史和数千信善的帮忙,花了两年时间才开凿出来。如今从息庵到降真宫不再需要从山外绕行,直接走山道,半日就能到达,比过去方便了许多。” 云玄素心中诧异,想不到这位郭上灶竟然能组织开山凿路。 她细看脚下的山路,条石和路边的木栏杆都比较新,这才对“南岳小神仙”的称号有了更直观的感觉。 这就是一呼百应的力量! 只怕王居方前两年派人过来,还没有进山就被对方探听得一清二楚,败的一点也不冤。 这人武功卓绝,放电的功夫更是无解,而且在衡山一带有这么大的号召力,就是皇帝派兵来抓也很难得手。 “那边是天柱峰!”吕志真指向西面。 他们脚下的山道是自北向南沿着山脊开凿,视野极好。 “旁边那个是石廪峰。” 廪是粮仓的意思。 云玄素顺着吕志真的手指看去,只见两个光秃秃的山峰上草木不生,到处是整片的土黄色岩石,远看确实像两个巨大的粮仓。 “紫盖连延接天柱,石廪腾掷堆祝融。”她轻轻吟诵出韩愈的两句诗来。 这里本来是深山老林,游人很难进入,如今郭上灶开凿山道,也算是做了一件善事,造福于民。 她一边走一边看着山景,衡山的云很有意思,斜披在山峰上,像轻柔的纱巾。 吕志真带着云玄素来到一处向西方凸出的石台,继续说道:“郭师弟他们就在天柱峰那边,我们在这里等一等。” 说着他取出一根长笛,音色清脆,在山间回荡。 “想不到师弟还精通箫笛。” 吕志真连忙摇头,说道:“哪里哪里,我只是用来传信和驭兽,图个方便,师姐想听曲子,还要问我郭师弟,他现在是山上数一数二的笛子高手。” 云玄素一愣,突然想起一事,就问道:“我前日偶然看到郭师弟,他似乎有十六七岁的样子,并不像只有十五岁啊?” 吕志真笑道:“他练武长得快,而且祖上是郭汾阳,将门世家毕竟与常人不同,将来肯定是个大个子!” 两人说话之间,从天柱峰方向的空中有一个黑点越来越大,轮廓渐渐明晰。 云玄素吃惊的张开嘴巴,轻呼出来,她的徒弟王都都更是捂着嘴大声惊叫。 那是一头木头巨鸟,有间茅舍大小,向这边飞来,上面坐着一个少年,正是曹守真。 “这,这是春秋墨子和鲁国公输班传下来的木鸢吗?”云玄素问道。 吕志真点头道:“不错,正是墨家的机关术。” 飞近了云玄素这才看清,这巨鸟的翅膀是固定不动的,肚腹被做成一个巨大舱室,能坐四五人。 木鸢盘旋几周降落下来,鸟腹下方有三个轮子,从石台落地,一直冲出去几百步,到山道上才停下来。 曹守真招呼他们帮忙把木鸢调转方向,云玄素跟着一起推,发觉这巨鸟看着巨大,其实很轻。 转过方向后,四个人顺着梯子进入舱室。 云玄素看到舱室内有两排座位,每个座位下有两个脚蹬子,各连着一个圆型齿轮。 “你们都要蹬这些踏板,这样才能向前走,否则飞不起来!飞起来以后还要继续蹬,才会有上升的力量。”曹守真说道。 他坐在前面控制方向,吕志真坐在旁边,后面是云玄素和王都都。 “大雄怎么办?”王都都问道,她太喜欢那只大虫了。 “它自己跑过去,不会丢的。”吕志真回答道。 “你们把斗笠摘下来,天上风大,会被吹走的!” 云玄素和王都都依言解下头上斗笠,挂在背上,波斯猫跟了上来,找了个角落自己坐好。 “走了!开始!蹬!一、二、一、二……”曹守真叫着号子。 四个人一起用力,很快木鸢下面的轮子缓缓转动了起来,向前驰去,速度渐渐加快。 云玄素看到曹守真双手握住一个半环状舵的两端,两手颠得突突直跳。 木鸢速度越来越快,终于冲出了他们刚才站立的石台,云玄素只觉得向下微微一沉,然后又向上升起。 王都都看着旁边,知道自己离开了地面,急忙把眼睛紧紧闭上,口中情不自禁发出尖叫! 曹守真搬动一根机括,下方传来咔咔的声音,木鸢下方的机关改变,不再跟轮子联动,而是带动翅膀下方一排木片,不停扇动提供一点助力。 四人都学过武功,体力很好,但曹守真还是顶着风叮嘱后面两个女子:“双脚轮番使劲,左脚使劲的时候右脚休息,反之亦然,这样双腿才不会僵硬,如果觉得紧张就吐纳呼吸。” 云玄素和王都都按照内气修炼的法门,长呼长吸,果然心情慢慢放松下来。 王都都偷偷睁开眼看向外面,发现已经飞到山谷的上方,正在渐渐上升。 云玄素自言自语:“想不到人间竟然真能直上青云!” 前面吹来的风很大,王都都大声问道:“师父,你说了什么?我没听清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