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四章-《吾家有妖三两只》
第(2/3)页
雨歇对这诗词半懂不懂,不求甚解,也不纠结,转向下一篇。
这夏景图上则是草长莺飞,一派热热闹闹的蝶恋花,上题:“熏风拂拂思迟迟,宫院榴葵映日辉。玉笛音调惊午梦,芰荷香散到庭帏。”
感觉比春景图上还要深一些,雨歇只觉得两眼发花,这货写得太矫揉太造作了。
秋景图上是:“金井梧桐一叶黄,珠帘不卷夜来霜。燕知社日辞巢去,雁折芦花过别乡。”
诗虽不懂,但看到那栩栩如生的残菊图,雨歇还是眯起了眼睛作深思状。
最后一幅冬景图上是:“天雨飞云暗淡寒,朔风吹雪积千山。深宫自有红炉暖,报道梅开玉满栏。”
雨歇看完摊手,什么翰林名士,写的东西毫无内涵啊!
要她写,那春景图上必须得是春江水暖鸭先知!
好吧,她不嘴硬,她承认,可能是她没文化。
雨歇勉强认得那字,但若深究下去,则是完全不成了的,更别说和诗……那么她教出来的玄奘能做这种文雅的事情么?
这还真说不准。
虽说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,但是她这蓝的起点太低,恐怕那青再怎么青,也青不到哪里去。
她还不是很确定,耳中突然传来玄奘清淡低沉的声音:“日暖冰消大地钧。”
雨歇一愣。
国王则是大喜,立即召来侍卫官,吩咐下去:“快去取来文房四宝,请圣僧和完录下,待朕缓缓品味之。”
侍卫官领旨去办,不一会儿便拿来了笔墨纸砚,研好墨,用狼毫一蘸,递给玄奘。玄奘也不推辞,起身接过狼毫,平静地在那宣纸之上题下诗句。他写得极快,神色沉静如水,整个人丝毫没有被这些笙乐所影响,雨歇伸长脖子瞅了一眼,看到上头的字体龙飞凤舞,像是画一般,分外好看。
她虽不识货,但也知道那是极好的。瞧这些人的表情,雨歇想,大概是比那屏上的要好许多。
玄奘搁下狼毫,雨歇正看到那最后一句是:“袖手高歌倚翠栏。”她品了品,终于承认自己果然不是一只有文化的妖怪,完全没有什么感触。失望地抬头,恰看进了玄奘深邃的双眸之中。
那眸中藏着一个深潭,无声地将人的灵魂拽下去。
雨歇呆滞了一晌,有些茫然无措。现在的她可是用了法术隐身的,凡人应当是看不到的才是……怎么她竟有一种被看穿了的错觉?
玄奘淡淡地收回了眼光。
雨歇还要再看,便见那大腹便便的国王凑了过来,拿起玄奘的冬景诗念道:“瑞雪初晴气味寒,奇峰巧石玉团山。炉烧兽炭煨酥酪,袖手高歌倚翠栏。”念罢,他大喜,称唱道:“好个袖手高歌倚翠栏!圣僧果然是好诗才!朕的翰林名士竟都比之不及。”
玄奘一脸淡然:“陛下谬赞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