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河田镇这片本就是鱼米之乡,粮食产得多,运粮卖粮这都是头等大事,江南一带水利发达,能走水路自然不会走旱路,何家粮行在此建了粮行,等于把下游几个乡所产的粮都截了。 所以就趁着顾青砚备考晚香怀胎之际,何家粮行可是闷声发了不少大财。 可即使闷声发大财,不想别人来抢食,也不足以何家粮行拿出三成干股来示好。 晚香知道,这其中还有顾青砚的原因。 一个头甲探花,还入了翰林院,不管翰林院是不是清苦,之后顾青砚的仕途是否顺畅,至少在常人眼里已经是高官了。 何家之前就有投效之意,只是那会儿顾青砚刚中举,他闭门谢客晚香有孕在身,这事就一直搁置未提。此次何家借着这事重提旧事,未尝没有这个意思,现在的问题就是受不受? 之前晚香一直没给答复,可这何家也是做事决绝,竟在狗蛋满月之际,把干股的契书当成满月礼给送来了,当时晚香就着人送了回去,何家径自不理只说还有生意要与晚香相商,等晚香终于能出门,与何家人见了一面,那何家的当家人就把想法说了。 具体不细述,大意就是想借着顾家的名头做生意,大抵也是在市集尝到了甜头,觉得如此这般大有可为,便想在其他处借地利之便复刻。 也是当下形势在此,自古官商不离家,说白了何家只是普通商贾,虽也算是积善之家,家中后辈子嗣人人读书,可能考中功名的却无一二。身后无人撑腰,自然生意做不大,之前那次能借着收税粮之便在人前崭露些许头角已属难得,看着此事不显,实则何家能在里头拿到的好处实在太多。 这种种加起来,让何家人看到了机遇。 何家能不能就此发迹,可全在乔家市集,在晚香身上,在晚香背后的新科探花郎顾青砚身上。 这也是何家为何做事如此决绝,三成红利的干股眼睛都不眨拿出来的原因所在。 宰相门房七品官,顾青砚现在虽不是宰相,可谁又知将来如何,就算将来当不上宰相,哪怕现今的顾探花就足够何家人用了。 历来锦上添花容易,雪中送炭难,可锦上添花太多常人难以记住,只有雪中送炭才能让人记得长久。此子明显非池中之物,与其等日后势大投效,不如当下便伴其左右,陪着其一步一步往上爬,日后这份情义自是不必说。。 当然现今的何家当家人还想不到如此深远,可前头也说了光一个顾探花的名头就足够现今的何家用了,所以何家还算不上是豪赌之举,就算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影响,毕竟何家粮行还只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粮行,以前是在附近十里八乡有些名头,现在只不过在县里有些名头。 何家内里纠葛不细述,晚香这边在了解到何家是如何打算后,很是纠结了几日。 也是何家看似突然之举,实则早有苗头,晚香一时之间有些诧异何家的豪爽,可细想之后就明白了何家的‘聪明’。 且不提复刻这门生意如何,她觉得此举可行,合则两利的事,且诸如此类行举比比皆是。有人发迹,就有人押注,说白了就是利益的捆绑,总的来说这件事只要能严禁何家人在外乱用顾青砚名头行恶事,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。 她与何家那边打交道不是一次两次,其作风还算深有体会,低调、稳妥,是个能合作的伙伴。 不过她说了不算,这事还得顾青砚知晓。 晚香并没有觉得只是借用名头,她来做主就行的想法,也是她素来行事坦荡,也是清楚自己碍于身份所知有限,不如顾青砚清楚外面的形势,这事还是他来做主的好。 又是一月过去,一个细雨纷纷的下午,顾青砚回来了。 他这趟回来颇为低调,似乎并未对任何人提及,连乔家祖宅那边还是隔了一日才知道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