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3章 出兵边关,贞渝亲至-《将军,娶我吧!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连日来的大雨好似只为洪水暴发而存势般,广陵水灾的消息刚传至京城,天朝各地便迎来了艳阳天。京城亦如是,雨水在五更时分便停了,卯时刚过火红的太阳便迎着人们的期盼缓缓升起,挤走了漫天的乌云,却赶不走笼罩在人们心中的阴霾。

    京城太极殿

    昭文帝准时出现在大殿之上,听着下方众大臣们山呼万岁,心内忧急如焚:“四更时分,收到消息,广陵水灾,死伤无数;安南国于昨日起发兵,至今已经过去了一日。”

    “怎么会这样?那陵寒水坝不是号称无坚不摧吗?”

    “是啊!安南国居然在此时起兵,果然是蛮夷之地才能做出这般令人不耻之事。”

    “臣请旨出征,定让安南国有来无回!”

    朝堂之上议论纷纷,昭文帝默默看了两分钟,最后视线落在了请旨的杨子龙身上,正二品金吾将军加授定国侯,果真没令人失望,在听到安南国趁势起兵之时,双目之中便爆发着愤怒。

    “定国侯杨子龙接旨!”

    昭文帝满意的点点头,身旁李盛拿出一份圣旨高呼,所有官员尽皆跪了下来。

    “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,令杨子龙为征南兵马大元帅,领兵三十万即刻出征,不得有误!”

    “臣领旨!”

    “父皇,儿臣请旨出征!”

    正在此时,四皇子急匆匆而来,今晨他刚得到消息,广陵水灾,太子失踪,安南起兵,此等大好时机,他是决然不会放过的,且不论太子现今如何,只要顺利出征,必会让他不死也得死,而安南战事,只要守住镇南关便是胜利,如此天赐良机,即便是因违旨出府受罚也心甘情愿,更何况一旦凯旋,功大于过,谁还会记得堂堂皇子所犯的错?

    “杨爱卿下去准备,鲁爱卿立即备好充足粮草,以免耽误出征!”

    “臣领旨!”鲁颂心有不甘,本想留下来为四皇子说上几句话,不想皇上根本不给他机会。

    “父皇——儿臣也想为吾朝做些事情,略尽绵薄之力,还望父皇成全!”四皇子王泰久跪地祈求。

    昭文帝望着下方的儿子微眯了眯眸,想到常天佑派人送上的关键的一封信:四殿下定会在此时不顾圣上旨意坚持走出府门,进而请旨出征,然南边形势复杂,有太子在足矣,若两位最优秀的皇子皆聚集于此恐有非议,因此臣斗胆建议:若四殿下坚持出征,不防派其前往北方,鞑靼若是发兵,有尚武的四殿下在,相信即便不能取胜,但保守定然绰绰有余。

    当时看罢这封信之后,他心中便有了数,这是自己的这个外孙在隐晦的提醒自己,四皇子一旦前往南方,谁也不敢保证太子若是无事的情况之下,还能否安全回京。

    “朕的儿子果然忧国忧民,前有太子担忧广陵之事,今有泰久为国为民请命,朕很欣慰。”

    “父皇——”

    “传朕旨意,四皇子王泰久胆识过人,文武双全,而今国难当头挺身而出,实为众皇子典范,今起封为武王,领兵十万前往山海关,不惜一切代价镇守此关,万不可放鞑靼一兵一卒进入吾朝领地半步!”

    “父——儿臣遵旨!”他不甘,想要再行请旨,却在对方的眼中深处看到了警告。

    “传朕旨意,榆林关几年前刚刚爆发了战争,瓦剌即便有所恢复动作也不会太大,相信以榆林守尉纪明尘的本事,定然无忧,然为避免万一,派遣一品柱国侯常仕忠坐镇榆林;至于东境扶桑擅长水战,而满朝只有兵部尚书郑中和略懂,只是其年龄过大,指挥作战还可,出征却是有些难度,诸爱卿可还有合适人选?”

    “皇上,老臣虽老,但宝刀未老,还请皇上降旨,臣愿领兵出征!”郑中和阔步走出,声音如洪。

    “郑爱卿爱国之心,朕自然知晓,你且宽心,此次征东大元帅自然还是你,只是你还需要一个懂水战的前锋!”

    “禀皇上,定国侯之子杨致远自十岁起便研究水战之术,听闻略有小成,只是毫无实战经验,不防派他前往,一来为郑大人打个下手,二来他文武双全,是个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,此次出征也算是对他的一个培养。”文柱国侯徐文博走出说道。
    第(1/3)页